第381章 累倒一位大臣_崇祯重振大明
笔趣阁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381章 累倒一位大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81章 累倒一位大臣

  再次来到太原府,陈奇瑜遇到了一件事:

  山西巡抚李养冲等官员,被皇帝派锦衣卫拿下。

  这件事的起因,说起来还和他有关。

  之前陈奇瑜奉命考察驿道路过山西的时候,向陕西官员传达了皇帝的旨意。命令山西官员以戡乱救灾为第一要务,清点府库钱粮,准备赈济旱灾。

  这不清点不知道,一清点顿时发现了大问题。

  山西右布政使吴尚默发现,用于给魏忠贤建生祠的钱粮,竟然不翼而飞。

  这笔钱是皇帝明确要用于捐助陵工的,但是山西官员却上报说全部买成了材料、把建祠材料运到京城,钱粮被隐瞒下来,被上上下下瓜分。

  其中的领头人,就是他之前的山西右布政使、如今担任山西巡抚的李养冲。

  吴尚默身为东林党人,对涉及阉党的事情最为关注,查知这件事情后,立刻便打算上疏。

  只是山西大大小小的官员,很多人参与了这件事。他的奏疏还没有通过正规渠道递上去,便被察觉此事的山西官员,一把火烧毁了账册。

  吴尚默本人更是受到了李养冲的警告,让他不要多管闲事。

  无奈之下,吴尚默取出皇帝赐给他的“绳愆纠缪”银章,通过锦衣卫发了一封密折,直接传递给了皇帝。

  皇帝得知此事后,可谓雷霆震怒,喝令逆案审判委员会,将此案一同审理。

  并且让锦衣卫拿到了刑科给事中佥批,从京城直接过来,逮捕山西涉及此案的官员。

  陈奇瑜此时见到的,就是李养冲等人被拿下,押解进京审判。

  看着前些日子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李养冲,如今被槛车送京,陈奇瑜心有戚戚,深感宦海无常。

  再看看因为揭发此事被山西官员排挤、如今孤伶伶地站在一旁的吴尚默,陈奇瑜虽然知道他做得对,却就是不想亲近,向带队审查此案的廉政总署佥都御史耿如杞道:

  “耿公,要不要一同回京,正好路上作伴?”

  耿如杞摇头回道:

  “陈少卿还是尽快回去吧,陛下已多次催问陕西之事了。”

  “我还要署理山西巡抚,负责彻查此案。”

  山西巡抚被拿下,还有一大批山西官员被牵连。耿如杞这个廉政总署负责人,被皇帝派到山西,彻底清查此案。

  所以他一时半会儿走不开,说不定还会在山西巡抚上干下去。

  毕竟耿如杞自己知道,皇帝对自己执掌的廉政总署,并不怎么满意。

  自从廉政总署组建以来,说起来办得并不差。光禄寺少卿阮大铖、山西巡抚李养冲,说起来都是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被拿下,都可以看做他们的战绩。

  但是无奈这两件案子,都不是廉政总署发现的。甚至朝堂上正在推行的官员财产申报,负责此事的廉政总署也不积极。

  这让皇帝觉得,廉政总署不称职,至少没有使出全力。

  耿如杞自己知道这件事,但是他实在没办法对以前营救过自己的同僚下狠心,所以这次就主动请求带队,留在山西审案。

  如果他做得好,把山西上上下下理顺。现在临时署理的山西巡抚,有可能转为实任。

  陈奇瑜不知道这些内情,但是他对山西巡抚的位子,丝毫没有想法。

  一是山西救灾局面和陕西一样严峻;二是他身为山西人,对自己家乡要回避。

  所以他从没有想过山西巡抚的位子,在看到槛车中的李养冲向自己求救的目光后,狠狠呸了一声,丝毫不理会此人,带着队伍回京——

  毕竟李养冲贪墨的可是山西未来的救灾款,他即使不喜欢吴尚默破坏官场规矩的行为,也不会和李养冲亲近。

  快马加鞭,陈奇瑜一路疾行,终于在六月底赶回京城。

  此时的京城,正沉浸于欢乐之中,因为在连续大旱近三月后,京城终于下了雨。

  陈奇瑜见到这个景象,心里也有些喜悦。因为京城下了雨,代表这一季的粮食不会完全绝收。朝廷这边的钱粮,能更多地用于陕西、山西救灾。

  这是他一路走来,见到的最好的事情。

  紫禁城中,朱由检得知陈奇瑜回京后,很快下旨召见。

  对陈奇瑜这么快完成考察,他心中很是赞赏,认为是一个办实事的人:

  “陈卿考察有功,朕会让吏部记年功,以后会有赏赐。”

  “还有太仆寺的事情,陈卿要暂时担起来。”

  说起这件事情,朱由检颇有些惭愧。因为太仆寺卿秦士文,是被他安排的任务累倒的。

  秦士文心思本就重,在被列入阉党后,一直想用功劳,洗刷身上的污迹。

  对皇帝安排他整合太仆寺和行太仆寺、统管马政邮驿的事情,那是十分上心。

  各地的行太仆寺能这么快设好,和他的用心分不开。甚至他还和内府监合作成立邮递公司,向各地运送报纸。

  这么能干的官员,朱由检当然是加担子。公路的规划和修建,被他交给了太仆寺。

  例如京津公路这件事,除了组织人力的工部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少府寺之外,就属太仆寺任务重。

  秦士文顶着三伏天的大旱灾,在京城和天津之间来回考察。前几天突然一下雨,冷热交加之下,顿时就病倒了。

  若非秦家是医学世家,秦士文的随从颇有眼力,及时让他就医。说不定秦士文就因病殉职了,成为崇祯朝第一个被累死的大臣。

  这件事发生之后,朱由检颇有些后怕。给秦士文叙功不说,还加了承政大臣,勒令他好好休养。

  并安排太医院太医,给所有大臣体检。

  这一体检才发现,很多大臣都是在带病工作,也难怪有些人一直在请求致仕,请求辞官回乡。

  最让朱由检忧心的,是入京没多久的李起元。

  这个人前段时间被他和韩爌放在一起斥责,怪他不早些上任。

  如今来到京城,朱由检才发现李起元是真的有病,无力承担重任。

  这让他慌得急忙把李起元转为资政大臣休养,免得被诟病累死老臣。

  还有八十三岁的长城督师王象乾,眼看起复时间就要满一年。朱由检是不敢再留任,甚至担心他在最后这几个月身体出问题。时常派太监慰问,甚至派太医跟随。

  陈奇瑜身为不到四十的年轻人,就这样被加了担子。在秦士文休养的时候,署理太仆寺卿和兵部右侍郎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1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1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